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常州是如何堕落的?---

发表于2006-06-19
此文可能会有诸多其他说法,然而,作为一种探索,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

 

许多人看《常州三哭》,看了都说好,可见在骨子里面,常州人还是非常怀念曾经风光的日子。为什么能够三哭,同时能够有好多本地人赞赏这种批判的语调,至少说明常州已经大不如以前,逐渐开始堕落了。



这种堕落却不是终结,而是噩梦才刚刚开始。



首先还是说《常州三哭》,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的分析和评论未尝没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常州人,作为一个据说是常州市政府(好像是建设部门)的公务员,只是批评教育,只是评头论足,只是说长道短,只是抚今追昔,那么深厚的对常州的认识也好,那么尖锐的对政府的批判也罢,可惜的是,《常州三哭》从始至终,却没有说出一条建设性的意见来!



这是为什么?是没辙,还是没想过?我们不去深究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但至少,对大部分常州人来讲,出路肯定是有的,但是寻找此路的人,尚缺!



接着说常州引以为荣的“苏南模式”和“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为什么要学?是因为自己落后于常州,即使对于当时的苏州、无锡来讲,也算是中型城市,而徒弟超过师傅共同创造“苏南模式”倒也不见为奇。奇怪之处在于,常州并没有利用好这次的资源优势,而是原地踏步,继续实施自己的“苏南模式”,亦即是独立自主的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这里的问题所在就是教育现代化和服务现代化没有同步跟进)。即使在目前政府的一些招商会上,政府官员依旧说-----常州工业基础雄厚,我们将致力于发展常州的工业化大生产。在常州的金南翼武进区的大指示牌上,赫然写着的是“成功之道、武进制造”,新近常州市政府的所在地新北区,名称的称谓中汇价一个括号括进高新区三个字,当然,高新区意义广阔,防伪极大,但是终究脱离不了高新技术工业化的发展运营思路。可见“苏南模式”在常州的根固蒂深。



“苏南模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没什么不好,但是随着全国各地区的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工业农业现代化随即成为潮流,伴随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开始进行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营,再加上国外资本和技术的涌入,很快中国就成了“世界工厂”,一时间“苏南模式”的优势开始淡然无从。



其实,这并不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但一种战略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时候,我们还要继续坚持走下去,这样不仅危险,而且可怕。



这种可怕的最终原因归结为一个缘由:转型能力的散失!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们不得不大力发展工业化运动,致使第三产业不能得到蓬勃发展,同时,也直接导致常州日常消费能力的不断攀升。即使常州的排名不再前列,但至少在消费能力上,常州要保持全江苏省数一数二的位置。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原来适合人居的湿地居住环境惨遭破坏,大运河被迫改道,无数河流由于城市居住的中央化而开始污染甚至掩埋,从此以后八扈之都的江南水乡常州开始向大陆性城市大跨步迈进,从此以后,小桥流水人家将荡然无存,混凝土修成的火柴盒建筑物将会遍地都是。



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我们的落后,使我们学习苏州、无锡的经验,然而学习的经验却不是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而是学习以后的模式跟进,对外商的惨白吸纳,对外资的无序跟进,将使我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去合理的使用符合自己的转型之路,必将是我们更堕落。



也是这种原因,使得我们不得不多走更多的弯路,去走一条同标准化现代社会之路相吻合的转型路线,而不仅仅是只低头走路,不抬头看路。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唯祝常州转型成功,一路走好!
发表于2006-06-19
发表于2006-06-19
发表于2006-06-19
发表于2006-06-19
发表于2006-06-19
发表于2006-06-20
发表于2006-06-20
发表于2006-07-10
发表于2006-10-28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