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清明随笔

发表于2010-04-07

清明随笔

 

清明节已经过去了,看看那天的日记,觉得还是抄写过来吧,以留着做个纪念。

清明节,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尽管这天没有雨丝,但还总是给人带来些许感伤,它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也让我们更多的思考生命,思考人生。许多名人在墓志铭用简单的一句话,描绘了对生命的感悟。今天,也让我们写下一句话:思考生命,激励生活。
在父母的墓前,带着我的儿子和爱人,感叹30多年来的我,思绪不能说是不多,回忆自己走过的路,特想对我父母说:我,终于挺过来了!昂起头了!困苦没有压垮我们,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没有辜负你们。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天堂还好吗?问候在天国的父母双亲了!
你们离开有30多年了,我们也算是做得马马虎虎,也可以说问心无愧了;从无到有,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想要是你们今天还在人间,也一定会为我们的今天而自豪的。
在今天这个清明节里,我们倍感思念你们和祖辈。
75年父亲因公遇难,79年母亲患病离开了只有十来岁的我们,而且最小的弟弟还只有8岁。没有亲人,没有照顾,只有欺负;没有人会伸出帮助的手,只有人来踩你一脚;没有温暖,只有眼泪。我曾经仰望天空长叹,为什么老天这样待我,哪怕留一个长辈给我,哪怕是只能说说话给我指点的人也行。举目无亲,一件事想做,又不敢,问谁啊?苍天只有无语,我只有泪水。做与不做,我甚至于想到抛硬币看正反面做决定。
当时两年初中勉强毕业,瘦小的我,尽管学习成绩不错,还考取了当时的区重点卜弋高中,老师也在惋惜,甚至是在老师的资助下才得以初中毕业,但是残酷的现实,我只能放弃继续读书和所谓的前途,回到了农村,当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民,14岁的我,当时只有1.5米不到的个子,也只能跟着妇女在生产队挣工分,好在当年农村读书人少,我做起了记工员,白天跟中老年和妇女一起干活,晚上回家记账、刻钢板、印工分票。早晚还要安排弟弟妹妹上学读书和他们的吃饭。农村的农民知道,当年在生产队抢工分,还要受人欺负的啊。受了委屈的我,也只能捂着被子躲被窝里哭。这个时候才真正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个人是多么的无助啊!我的眼里常常是含着泪水。
80年底,全国开始分田到户搞承包,瘦小的我,没有单独的种田能力,只能放弃一个人承包三个人的土地,求爹爹告奶奶地总算在公社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和大队书记的准许下进了社办厂。
尽管我们那个厂每天上班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半,还常常加班到晚上十点过后。鲁迅说过,时间就象海面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我还是在利用空余的点滴时间学习,在学校我是最喜欢数理化,可是在现实里数理化毕竟用得不多,就改学写作和文学,终于因为写的文章不错,被厂里安排在业余时间出黑板报,写广播稿,以及参加县里的通讯员学习。自己也在业余参加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
后来做过乡里分管三电的负责人,因为义气借给他人钱,结了冤家;也做过兼职记者;我在88年自己摆摊做起了生意,跑过四面八方,摆地摊,赶庙会,脚踏三轮车到江阴、无锡、张家港和丹阳等等。路上往往要八九个小时,摆摊做生意,晚上就睡在用塑料薄膜围起来的摊位里,几天结束收摊后再踩八九个钟头的三轮车回来。尽管很辛苦,我们甚至有过整夜在路上,但看到生意和收获还是和老婆是只有开心、快乐。
93年我开店了,终于结束了东奔西跑的日子,自己的经济条件好转了,回到农村,把自己的房子建好了,安排妹妹结婚,因为经济窘迫,自己都比妹妹晚了一年才结婚。后来又把自己建好的2间半三层楼给我弟弟结婚,自己在街上买了商铺。楼下做生意,楼上做住房。
儿子初中考取了湖塘实验中学,现在也已经在南京上大学了。
转眼之间,父母的影子已经在记忆里很模糊也很淡忘了。记得父亲35岁的人,在我脑子里就是现在六十岁老人的样子,尽管父亲在当地很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也是村里的会计,但他满脸的皱纹,穿得很普通的衣服,临死在口袋里几个充饥的山芋。可敬的父辈,自己舍不得吃穿,给我们创造条件让我们读书,多么的不容易。现在自己也做了父亲,才能有这样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亲爱的父母,尽管你们绝对舍不得丢下我们去另一个世界;我也知道我们小兄妹三个,没有大的作为,特别是我作为长兄,没有让我们仨都能够出人头地,但我起码可以对你们说:我和老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长兄长嫂这个称号,也应该可以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了。
谢谢你们给了我们的今天!谢谢你们在冥冥之中帮助和照顾了我们。
又一清明,思念故去的父母和在天国的亲人。
现实里我们终于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不求荣华富贵,起码家庭和和美美,不再落魄;不求飞黄腾达,起码兄弟姐妹手足情深,没有给人以笑柄。
清明,无穷的思念,更多的是激励。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得更好。

发表于2010-04-08
有深度
发表于2010-04-08
楼主和我爸爸遭遇挺像,支持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