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发表于2007-11-13
今年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升、质量趋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在内外需求稳定增长、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明显的遏制,主要经济指标又取得新的突破。前三季度,16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现根据长三角城市统计信息网络交换资料,对长三角地区16城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我市在长三角城市中所处位次作一简要分析。
发表于2007-11-13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万亿元,可比价平均增速为14.8%,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增长速度为13.4%,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江苏八市平均增长速度为15.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浙江七市平均增长速度为14.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16个城市中,浙江舟山继续以16.5%的增幅名列第一,南通、苏州两市紧随其后,增长速度分别为16.2%和16.1%。在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也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有8个城市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我市前9个月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4亿元,经济总量继续在长三角16城市中居第9位;增长15.6%,与南京并列第6位,排名与去年同期持平。
发表于2007-11-13
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长三角地区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前三季度,16城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31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下降0.5个、0.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上海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9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浙江七市完成投资4132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江苏八市完成投资7579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16城市中,有7个城市投资增速继续保持在20%以上,分别是扬州(31.1%)、泰州(29.7%)、常州(26.0%)、镇江(25.4%)、舟山(23.0%)、南通(20.1%)和南京(20%);有7个城市投资增速在15%以下,分别是无锡(12.9%)、嘉兴(11.0%)、绍兴(10.9%)、湖州(10.6%)、苏州(9.6%)、上海(7.4%)和宁波(2.4%)。我市前三季度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7亿元,同比增长26.0%,总量继续列长三角第8位,增幅则由去年的第6位、上半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
发表于2007-11-13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较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普遍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前三季度,16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41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3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江苏八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5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 1.3个百分点;浙江七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3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16个城市零售额增幅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杭州市,同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最小的是台州市,增幅也由去年同期的16.1%上升到16.5%。除上海外,其余城市的零售额增幅均在16%以上,常州、南通、宁波、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泰州和扬州9个城市增幅还超过了17%。我市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4亿元,同比增长17.4%,总量在16城市中列第8位,增幅与南通、宁波并列长三角城市第一。
发表于2007-11-13
尽管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对外向依存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该地区今年以来对外贸易仍然呈现规模持续扩大、速度有所加快的态势,贸易顺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前三季度,16城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出口3265亿美元,增长27.7%,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快于进口增速6.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875亿美元,同比增长47.8%。16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出口增速快于去年同期,8个城市增速超过30%,其中镇江、无锡、湖州、扬州、宁波等处于领先位置。上海和苏州依然在长三角对外贸易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前三季度分别完成进出口总额2055亿美元和1528亿美元,在长三角外贸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6成。我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出口72亿美元,增长25.2%,总量均列长三角城市第9位,增幅分列第11位和第12位。
发表于2007-11-1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长三角16城市的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前三季度,16城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91亿元,同比增长31.2%。有10个城市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超过30%,增长最快的5个城市分别是舟山(42.1%)、南通(37.7%)、南京(37.0%)、泰州(36.4%)和苏州(33.8%);有7个城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百亿元,分别是上海(1578.8亿元)、苏州(398.5亿元)、杭州(299.3亿元)、宁波(260.7亿元)、南京(234.7亿元)、无锡(206.4亿元)和常州(113.1亿元)。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幅均在长三角地区16城市中列第7位。在稳中适度从紧的信贷政策环境下,长三角地区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有序的态势,截止9月底,16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8581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达60920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发表于2007-11-13
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突破15000元,达到1507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分地区看,江苏八市居民收入的增速明显快于浙江七市和上海市,但绝对水平依然与浙江、上海存在较大差距,1-9月份,江苏八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0%,比浙江七市平均水平高出3.9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3745元,比浙江七市平均水平低2466元,比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低4086元。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77元,同比增长14.6%,总量在长三角城市中继续列第12位,增幅与绍兴并列第7位。
发表于2007-11-13
今年以来,受食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物价调控压力明显加大。前三季度,1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103.2,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3.2%,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1.1个、0.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上海价格指数为102.5,江苏八市价格指数平均为103.5,浙江七市价格指数平均为103.3,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2.3个和2.1个百分点。16城市中,南通、镇江、扬州、湖州、苏州和舟山6市的物价上升幅度相对较大,涨幅均在3.5%以上,其他各市价格涨幅在1.8%-3.5%之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物价涨幅在16城市中处于第15位,仅高于绍兴市0.7个百分点。
发表于2007-11-14
发表于2007-11-14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