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安徽江镇香精制包子馅成产业链 系蒸功夫老家

发表于2011-09-19

“蒸功夫”老家 香精店满街开

本报记者探访安徽江镇,香精店暗中销售“不明”肉味香精,当地黑作坊生产食用香精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北京多家挂着“蒸功夫”牌子的包子店,用香精调制包子馅料,有的还使用一些“不明”香精。“香精包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多名包子店老板透露,“蒸功夫”包子多为安徽安庆江镇人经营,使用的香精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包括一种被广为使用的“veltol”品牌的“肉味香精”,“就我们江镇人,可以搞到真货。”

发表于2011-09-19

江镇包子走向全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交之时,农民工开始涌向城市。江镇人也开始走出家门。

每天早6时许,安徽省安庆市怀宁002县道边,黄老伍、何世奇等蒸笼店开始传出劈竹、锯木之声,划破江镇清晨的宁静。

江镇,位于安庆市区以西的怀宁县,东南西北四条街连起了约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位修鞋的老者称,镇上有约4万人口。

江镇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龙门架。龙门架上写着“中国面点师之乡欢迎您”。

每日,在阳光还没照亮面点师之乡时,江镇镇北街一家早餐铺的面点师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我们每天两点多钟就起床干活。”早餐铺的老板娘称,这样的生活习惯保持了18年之久。

两个月前,这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妇回到老家江镇,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年纪大了”,早餐铺的男主人的言语中,颇有几分落叶归根的意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交之时,是中国农民工涌向城市的一次高潮期。江镇人也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夫妇二人称,江镇人一开始也有进入工厂打工的,但后来逐渐在做早点上形成了规模。这样的出走以家庭、亲戚为纽带,一带十,十带百。1993年,他们放下7岁的幼子,开始到外地做包子。谈及出走原因,男主人称,“家里穷呗。”

发表于2011-09-19

谈及香精讳莫如深

早年在外做包子的一名老板称,当时馅料用最好的肉做成。谈及香精,江镇人皆点到为止。

安庆市怀宁县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少有农家种植小麦。“种也是抱着玩的心态”,一名江镇农户称。

没有面食的习惯,却成了面点师之乡。江镇第一代出去做包子的北街早餐铺夫妇认为,早早地占领了市场,是江镇包子出名的一个原因。男主人称,做包子辛苦,起早贪黑,而且在起初的年头里,也并没有挣到太多钱,但为了养家糊口,出去做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钱挣得多了,也就是最近六年来的事”。

出身江镇的酒店老板称,好馅料也是江镇包子出名的原因。他称,早年在外做包子时,馅料都是用最好的肉做成,“吃起来才好”。

而江镇包子好吃的另外一个原因——添加香精香料,江镇人谈起来则讳莫如深,皆是点到为止,不愿深谈。“肯定有人用,但不是所有人都用。”说完这话,酒楼老板则掐了烟,独自走开干活。而早餐铺的老板也只称,“反正我们不用。”

上海巴比馒头董事长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些东西好不好,我不好评价,至少,我肯定是不会去用的。”

有当地人称,不少在外面做包子的人并不会长期留在同一个地方,两三年之后,便会转移。这其中,便是有各地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因素在其中。黄老伍蒸笼店的老伙计称,在外面卖的包子,他的家人是不会吃的

发表于2011-09-19
总算明白了,安徽的馄吞有怪香味,生意好得不得了,原来是肉香香精味,太缺德了。请大家注意安徽馄吞店。
发表于2011-09-19
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可恶该死的中国人!世界的残渣!人类的公敌!什么时候、又是什么让曾经勤劳、憨直的中国人变得如此卑鄙无耻了?
发表于2011-09-19
大家不要只盯着江镇的包子,你们应该知道福建的《沙县小吃》吧,他们饺子的香精味比江镇的包子香精味味还要浓厚得多,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发表于2011-09-19
是安微人都知道包子不能吃,他们肉馅都是半夜冷藏车送来,每斤才二元八角钱,你说会有好肉吗?我听安微人说下再也不吃了
发表于2011-09-19
有关部门都死了啊真不管百姓的死活了有关部门都死了啊真不管百姓的死活了
发表于2011-09-19
江镇包子出名,这与江镇人民不怕吃苦,不怕累,一路走下来的,并不是蒸功夫而出名的.当然使用香精就自毁声誉了!
发表于2011-09-19
让这些做包子,馄饨的人当着众人的面自己吃他们的包子,馄饨!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