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对基尼系数扩大的两种看法

发表于2005-09-22
对基尼系数扩大的两种看法 

虞圣强  09-21 09:09 

新闻事件:《理论前沿》第17期刊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访谈录。萧灼基认为,基尼系数达到0.4,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与发生社会危机混为一谈。世界上不少国家曾经出现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情况,但并没有出现社会动荡。而 
一些出现社会动荡的国家,除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外,还有政治的、民族的、宗教的以及其他的原因。萧灼基说,我国虽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但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甚微。一是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社会上贫困阶层都在绝对或相对减少。二是我国政府实行农村贫困线、城镇低保线和下岗职工补助线,保证了最贫困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三是我国实行公平的社会政策,公民权利平等,就业机会平等,以至义务教育制度平等,为贫困阶层提供了改善处境、脱贫致富的政策环境。四是我国改革的目标是从先富到共富,这个目标使广大贫困人员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主持人点评:萧灼基先生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说法,我们似乎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但我们读到的另一篇文章,虽说并非与萧先生的观点针锋相对,却足以令每一个人警醒。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文章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自从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还很可能引发各种社会不稳定现象。 

文章说,经济学家吴敬琏将改革进程中诸多不公平的核心归结为“机会的不平等”。综观中国的富裕者阶层,尽管不乏凭自己的才智和勤劳致富的个私经营者,但也确有相当一部分人(主要是那些暴富阶层)的发家靠的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而在国有经济领域,一方面,一大批企业和部门倚仗其行政垄断地位排挤其他参与者,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更有一些国企经营者和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大肆侵吞国有资产。“机会的不平等”不仅影响到收入公平,而且首先是由于损害社会公正而损害社会经济效率(那些效益低下的垄断行业就是例证)。文章称,贫富差距拉大固然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一个客观结果,但它绝不是市场化改革逻辑发展的必然。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很多问题恰恰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或有所偏差所致(突出表现在一些政府部门越俎代庖造成利益格局扭曲)。破解之道惟有继续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归位,既是市场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在根本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对比上述两种对基尼系数扩大的不同看法,《学习时报》的文章实际上否定了萧先生据以立论的第三条论据,也就是说,“我国实行公平的社会政策”远没有落到实处——这一点随处可见。正是这种“机会的不平等”严重消解着我们的扶贫成果以及我们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能起的作用,严重冲击着底层民众的心态。来源:常州日报
发表于2005-09-22
发表于2005-09-22
发表于2005-09-22
发表于2005-09-22
发表于2005-09-22
发表于2005-09-22
发表于2005-09-22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发表于2005-09-22
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的哦!!!
上一页|1|
/1页